公司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地理学)和林业专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向点1个。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TapTap点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依托公司林学学科始建于1998年,2006年以林学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24获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5开始以一级学科开始独立招生,现设有水土保持、石漠化防治、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和林草生态工程5个学科方向。
历经近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涵盖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公司产品体系,学科在困难地段高山峡谷区、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及矿山废弃地特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高原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等研究内容上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为服务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科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现有专业教师42人,骨干教师中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正高级15人(二级岗位教师3人),副高级20人,其他7人,其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含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青年人才13人,拥有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和云南省高校博士、硕士导师团队等科研和教学团队。拥有国家林草局沾益岩溶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草局昆明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土壤侵蚀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石漠化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山地农村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6个,拥有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的等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省“十四五”重大专项、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及百余项水土保持科技服务项目,累计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取得了以“云南水分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恢复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学科以“立足云南特殊地理位置和水土流失类型多样性,保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服务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然地理学
本学科旨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的特性、形成过程、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表自然格局与过程、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之间的交互 作用、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等。研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风险防范与适应,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背景下,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TapTap点点成立了中国农林院校中第一个地理公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TapTap点点自然地理学硕士点从2012年开始招生,研究聚焦生物地理与气候变化、西南山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三个主要方向。公司团队队伍雄厚,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5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省发改委特色小镇首席专家1人,中国GIS学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消防协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云南省政府参事1人,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和梯队结构,具备了建设高水平地理公司的基础。教研实验中心建有地球演化实验室、地表过程实验室、地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等。各类仪器设备557台/件,价值600余万元。中外藏书4000余册。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TapTap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2012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是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领域为遗产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与旅游、城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团队力量雄厚,每年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人文地理学学位点自建立以来,立足云南,放眼西南地区的独特地域特征,秉承公司科学研究的历史底蕴和优良传统,围绕遗产、旅游、民族文化、城镇化、区域发展、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等研究主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1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和行政部门输送了数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学是研究以地图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地理数据、综合分析地理信息和模拟地理过程,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现代化方法手段,为资源与环境的科学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服务的科学。作为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农林、地矿、冶金、水利、交通、环境、海洋、导航、 行政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国防建设等)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有力地推动了各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各级、各部门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开发、建立与应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TapTap点点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展林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1978年全国第一次腾冲遥感综合试验中,TapTap点点教师就以副组长的身份参加了林业遥感专题组的研究工作。1987年,公司在森林经理学科硕士点设立了遥感和GIS应用研究方向,开展了较早的遥感和GIS应用研究。在高分遥感数据林业GIS与遥感图像处理、林草灾害监测与预警、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参与)、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2005年设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应用3个方向。教师队伍中教授12名(其中二级岗位教授3名),副教授23名。教师队伍组成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出色。现有云南省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政府参事1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名,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9名、产业创新人才1名。近年来公司引进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3人,引进“双一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和土壤学等相关学科优秀博士生7人,团队队伍整体结构合理,青年教师成长通道畅通,团队发展迭代环境良好。同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经遴选成为水土保持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壮大了导师队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