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旗下产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旗下产业 -> 正文

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19-11-2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学制: 4年

学位: 农学学位

本校对应硕士、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1.特色优势:专业始建于1998年,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财政部第六批高等公司特色专业建设点、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一流团队建设“新学科培育计划”支持建设学科,2024年获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全国仅6家高校获批),是培养创新科研性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地。

2.培养目标: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施工、管理、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的创新科研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主要课程:植物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树木学、气象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文水资源学、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制图、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监测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水土保持工程材料与施工、水土保持监督与执法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制:4年

学位:农学学士

本校对应硕士、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林学

1.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始建于2004年,是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属农学门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特色是注重农业系统与自然资源的协同优化,突出“绿色农业”理念,聚焦土壤健康、污染防控、废弃物资源化等农业环境问题,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双碳战略及粮食安全需求,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专业之一。

2.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国家、社会以及新农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员工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底蕴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普通生态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学、施肥原理与技术、农业生态工程、资源调查与评价等。


地理科学

学制:4年  

学位:理学学士

本校对应硕士点:地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本校对应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1.特色优势:本校在2013年建成了完整的全日制地理科学类本科教育专业体系,地理科学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且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生。地理科学专业为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地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及信息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具有环境地理、生物地理、遗产地理、湿地地理、旅游地理等特色学科方向。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浓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熟悉地理学科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的能力,有意愿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学术型创新型优秀人才。

3.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与水资源、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普通生物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遥感概论、经济地理学等。


地理信息科学

学制:4年

学位:理学学士

本校对应硕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本校对应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林学

1.特色优势: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球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高级技术学科。本专业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为专业背景,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点建设团队和平台力量,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形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2021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遥感、测绘与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林业、国土、水利、环境、交通、海洋、房产、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复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3.主要课程:测量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GIS空间分析、GIS应用开发、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学制:4年

学位:理学学士  

本校对应硕士点:地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本校对应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1.特色优势:本校在2013年建成了完整的全日制地理科学类本科教育专业体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下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1985年开始招生),并且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生。

2.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员工通过学习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资源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环境监测、生态恢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将员工培养成能熟练掌握3S等相关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识别监测、自然地理过程演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3.主要课程:生态学、普通地质学、地貌学、地图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遥感软件应用、空间分析理论与实践、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等。


土地资源管理

学制:4年

学位:工学学士

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以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够系统分析和解决土地与自然资源管理现实问题,具有“测、绘、规、估、表、籍”和信息技术等实践能力,能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房地产开发以及相关领域从事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国土整治工程设计与生态修复、不动产测量与权籍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主要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自然资源法律法规、资源调查与评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估价、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等。


上一条:规章制度